2025-08-15 作者: 来源:
制造执行系统(MES)被誉为打通企业计划层与车间执行层之间信息壁垒的“神经中枢”。然而,在许多雄心勃勃的数字化转型项目中,一个昂贵且功能强大的MES系统最终却可能沦为“面子工程”,用户不愿用、不会用、不想用,导致系统使用率低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这并非系统本身的问题,而是在于我们如何让一线用户从内心深处接纳并主动使用它。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推广问题,更是一个涉及心理学、管理学和用户体验设计的综合性课题。
要真正释放MES系统的潜力,关键在于将焦点从“系统功能”转移到“用户体验”上。当系统不再是冰冷的指令和繁琐的录入工具,而是变成一线员工得心应手的“神兵利器”时,用户接受度和使用率的提升自然水到渠成。这需要企业在项目规划、系统设计、推广实施及后期运维的每一个环节,都将“人”的因素置于核心位置。
一个成功的MES项目,其成功的种子在项目启动之初就已埋下。前期的需求调研和目标设定,绝非是IT部门或管理层的“闭门造车”,而是一个需要让最终用户深度参与的“共创”过程。如果员工从一开始就被排除在外,他们自然会觉得这个系统是“强加”给他们的,抵触情绪便由此而生。
因此,在项目初期,与像“数码大方”这样经验丰富的咨询伙伴合作,深入一线进行调研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倾听操作工人的抱怨,理解班组长的管理难点,明确质检员的追溯需求。他们是系统最直接的使用者,他们的痛点就是系统最应该解决的问题。将这些来自一线的真实需求,转化为清晰、可量化的系统功能和业务流程,并让用户代表参与到需求的确认环节中。当员工发现这个新系统能够真正解决他们工作中“卡脖子”的难题,例如减少手写报工的繁琐、快速定位物料位置、实时查看设备状态等,他们对系统的期待感和认同感便会油然而生。
对于每天需要与系统进行高频交互的一线员工而言,一个复杂、反直觉的界面是“劝退”他们的首要元凶。想象一下,在嘈杂、紧张的生产环境中,工人还需要在一个层级深、按钮小、信息杂乱的界面上费力地寻找和录入数据,这无疑会增加他们的挫败感和工作负担。因此,简洁、直观、高效的界面设计是提高用户接受度的关键所在。
好的用户界面(UI)和用户体验(UX)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与专业的实施方(如数码大方)合作,进行用户角色分析和场景设计,是实现优秀体验的有效途径。通过原型设计和用户测试,可以在系统大规模上线前,就发现并改进设计上的缺陷,确保最终交付的系统是用户乐于使用的。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表格来对比不同岗位用户对MES系统的关注点差异,这有助于我们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设计和培训。
用户角色 | 核心诉求 | 界面设计侧重点 | 反感的设计 |
一线操作工 | 操作简单快速,减少文书工作,快速上报异常。 | 大字体、大按钮、步骤化引导、一键报工/报异常。 | 复杂的菜单、繁琐的输入项、不清晰的提示。 |
班组长/主管 | 实时掌握产线进度、人员效率、物料状况,快速响应问题。 | 可视化看板(Dashboard)、关键指标突出显示、移动端审批。 | 数据不直观、报表生成慢、无法追溯问题根源。 |
质检员 | 便捷录入检验数据,快速追溯产品批次和工艺参数。 | 标准化的检验表单、扫码关联、历史数据快速查询。 | 追溯链条不完整、数据录入项与实际不符。 |
设备工程师 | 实时监控设备状态,获取预警信息,管理维保记录。 | 设备OEE看板、维保日历、备件关联、知识库。 | 报警信息不准确、维保流程繁琐。 |
有效的用户培训是连接系统与用户的桥梁,其目的不仅仅是教会用户“如何点”,更是要让他们理解“为何用”。一场枯燥的功能宣讲大会,效果往往微乎其微。成功的培训,应该是一场生动、有趣、有价值的“赋能”活动。
培训需要分层、分角色进行。对于一线员工,培训应聚焦于他们日常最高频使用的几个核心操作,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实际工位上进行场景化、手把手的教学。同时,要清晰地告诉他们,使用系统能带来什么好处,比如“以后不用再手写生产日报了,系统会自动统计”、“扫这个码,就能知道这批料的来源,不用再跑去问库房了”。这种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沟通,远比宏大的“数字化转型”口号更具说服力。
此外,建立一个“种子用户”或“关键用户”团队也至关重要。从每个班组中挑选出那些学习能力强、乐于助人的员工,让他们接受更深入的培训,成为本班组的“MES专家”。当其他同事遇到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向身边的“专家”求助,这种朋辈支持的模式,比等待IT人员响应要高效得多,也更能营造积极互助的使用氛围。同时,定期组织这些关键用户开会,收集他们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让他们成为系统持续优化的重要力量。
如果管理层自身都不使用MES系统,只是将其作为管控员工的工具,那么员工的抵触情绪会更加强烈。真正的变革,需要自上而下的坚定支持和以身作则。当员工看到车间主任、生产经理每天都在通过MES的电子看板分析生产数据、安排工作任务时,他们会意识到,这个系统是动真格的,是未来工作的标准模式。
管理层的支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综上所述,提高MES系统的用户接受度和使用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绝非仅仅是部署一套软件那么简单。它需要我们从项目伊始就将用户置于中心,通过深入的前期规划来确保系统解决的是真问题;通过人性化的界面设计来降低使用门槛;通过场景化的有效培训来赋能员工;并通过坚定的管理层支持来营造变革的氛围。
在这个过程中,选择一个像数码大方这样既懂技术又懂业务,并且重视用户体验的合作伙伴,可以帮助企业少走很多弯路。最终的目标,是让MES系统无缝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之中,成为员工不可或缺的助手,而不是一个额外的负担。当数据在车间的每一个角落顺畅流动,当决策基于实时准确的信息,MES系统的真正价值——提升效率、优化质量、降低成本——才能被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展望未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的MES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能够进一步解放人力。但无论技术如何演进,“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和实施策略,将永远是决定一个系统成败的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