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将从工业软件破局

2017-06-14    作者:今日头条    来源:

在日前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制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让“中国制造2025”再度成为热议词。而“中国制造2025”从哪里破局也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智能制造时代来了

近年来,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制造业概念不断涌现,据记者了解,工业4.0就是“互联网+制造”,是由德国推出的一个概念。在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国叫“中国制造2025”。这三者本质内容是一致的,都指向一个核心,就是智能制造。因此,建设工业互联网、实现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据悉,由智能制造再延伸到具体的工厂而言,就是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是工业4.0的两大目标。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表示,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过程中有两个难点:一是智能化绝不仅仅是设备的智能化,更主要的是用互联网的思维和用户连在一起。二是能不能把消费者变成产消者 ,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要融入企业里,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的智能制造。

在未来的工业4.0时代,软件重要还是硬件重要,这个答案非常简单:软件定义世界,数据驱动世界。所有的工厂都是软件企业,都是数据企业,所有工业软件在工业4.0时代,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软件定义一切。

工业软件短板凸显

“中国的软件公司至今还没有一家能够建立起可以与世界级的工业工程、控制软件相媲美的核心能力,这一能力将成为中国企业迈向工业互联网的巨大短板。”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客座教授莫欣农表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怀进鹏指出,制造业要想转型升级,必须依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大力发展“新四基”,分别为:“一硬”(自动控制和感知)、“一软”(工业核心软件)、“一网”(工业互联网)、“一平台”(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

可见,中国制造业必须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自己的工业技术平台,拥有自己的品牌,建立自己的工业技术体系,一味引进国外软件、设备和生产线,会让国外巨头企业发展工业神经系统和工业智能,中国制造业将会变成躯壳,沦为全球制造业的执行系统。

目前,中国工业软件市场60%以上被国外垄断,由于高端工业软件价格昂贵,大多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必然导致跟不上工业革命的步伐,而少数示范企业构不成真正的工业4.0社会。

亡羊补牢并不晚

随着国内工业软件短板的凸显,国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日前,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19个大数据和“互联网+”领域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领域11个,“互联网+”领域8个,承担单位包括百度、北京数码大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数码大方”)等企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等单位。

据了解,国家工程实验室属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企业、转制科研机构、科研院所或高校等设立的研究开发实体。作为重要的产业技术基础设施,国家工程实验室被纳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数码大方作为承建单位,筹建“智能化协同制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而后者主要针对中国制造业智能化程度不高、系统集成能力不足等问题,围绕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建设智能化协同制造技术及应用研究平台,支撑开展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感知伺服系统、系统间互联互通等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化。

“工业云如果没有智能制造的支撑,将会是一片浮云。”数码大方总裁雷毅强调,在工业云的平台下,智能制造可以让企业转型升级变到新业态里面。当然前提是企业本身的智能化,加上产品智能化和装备智能化。“未来,我们的竞争或者合作不是技术、不是产品、也不是企业,而是生态竞争。互联网包括大数据、工业软件在整个过程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会把孤立的东西连接在一起,形成未来的生态圈。”